2015年考研英語翻譯備考經驗
考研即將進入最后一個月的沖刺階段,考生的時間比較緊迫,所以,有的放矢,最大限度的把握考點,把握命題趨勢,是當務之急。其中,考研英語翻譯以其綜合性和主觀題的特點高居四種題型難度的首位。譯聲為了幫助考生攻克這一題型,譯聲的翻譯老師就從詞匯、長難句和備考誤區(qū)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分析和講解,并且也為考生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備考建議,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能夠順利通過2015年考研英語翻譯考試,將來慢慢積累經驗成為一名有經驗的英語翻譯。
單詞似曾相識但無法成文難點詞義會推導
句子支離破碎卻毫不通順長句語序會調整
一、難點詞義會推導
詞匯是備考考研英語翻譯的基礎和重中之重。認識翻譯句子中的每個單詞,是考生拿到高分的最基本前提。然而,對于考研英語大綱中給出的五千多個單詞,多數考生在準備時感到很茫然,不知該如何記憶。從歷年翻譯題目中看出翻譯很少有生僻詞,重點應該是詞匯的一詞多義、詞性轉換、詞義引申、詞組搭配等,即考生要在詞匯的縱深上下工夫。
針對這一點,老師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將近10年翻譯真題中出現過的單詞強化記憶
考研翻譯的單詞是有相當高的重復出現率的。比如justify 這個詞經考過三次:2011-48,2012-47,2013-50。
(2011-48) This seems a justification for neglect of those in need.
此處justification需要進行詞性轉化,譯文為辯護;證明合理
譯文:這似乎是在為忽視貧困者的行為作辯護。
(2012-47) Here, Darwinism seems to offer justification, for if all humans share common origins, 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could also be traced to more constrained beginnings.
此處justification 可直譯為合理化的解釋;理由。
譯文:在此,達爾文似乎給出了合理化的解釋,這是因為如果整個人類有相同的起源,那么我們就有理由認為,文化的多樣性同樣也可以追溯到更為具體的開端。
(2013-50) It is this implicit or explicit reference to nature that fully justifies the use of the word garden, though in a liberated sense, to describe these synthetic constructions.
此處justify在賓語 the use of word garden的指導下,翻譯為證實是合理的;證明。
譯文:正是這種隱晦或明顯的涉及自然,盡管是從一種解放的意義上來說, 充分地證實了用來描述這些人造建筑的花園這個單詞很貼切。
因此各位考研戰(zhàn)士們,沖刺時要首先把歷年的生詞復習幾遍,做到爛熟于心,這樣能夠保證在拿到新題時,基本上沒有不認識的生詞。
第二,重點記憶真題中出現的熟詞僻意
比如while這個最簡單的連接詞,從06年開始,一直到09年,連續(xù)四年的考研翻譯中,都出現了這個詞。很多考生在看到這個詞的時候,誤將其翻譯為在時候或者與此同時,也就是時間狀語從句的連接詞。然而這幾年連續(xù)考察的卻是while做讓步狀語從句連接詞的用法,也就是翻譯成盡管或者雖然。
所以,同學們考前應當整理歷年真題中出現過的熟詞僻義。熟詞僻義本身量是有限的,一般各種單詞書上都有專門的總結,最多也就七八十個。這些詞不但翻譯中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在閱讀中也屬于經??疾斓脑~匯。
二、重點分析長難句
考研翻譯題型,從本質上說,首先是閱讀,其次是翻譯。閱讀是一個被動技能,只要理解文章即可;翻譯是一個主動技能,既要理解,又要表達。所以,做考研翻譯時,既要進行長難句分析,又要按照中文的正常表達順序,以合理的語言表達出來。
考研英語翻譯部分要求考生對一個英文長難句進行合理拆分,然后按照中文語言的表達要求,把各部分的意思進行整合。這個過程主要考查考生的兩項能力:一是分析英文長難句的能力,二是整合中文語句的能力。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題來具體講解。
(2012-49) 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 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 shared by many
language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 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
解析:這句話我們可以切分成下面幾部分。
第一部分: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這是全句的主干,其中the second指的是上文提到的two previous attempts中的第二次嘗試。
第二部分: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這是現在分詞作狀語,表示伴隨狀態(tài)。有些考生誤以為identifying作后置定語修飾前面的名詞universality,結果造成翻譯錯誤。
第三部分:shared by many languages。這是過去分詞作后置定語,修飾traits,這一部分較好判斷。
第四部分: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這是一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修飾句中的traits,而有些考生誤以為它修飾的是many languages,結果造成翻譯錯誤。
第五部分: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這是一個定語從句,修飾句中的biases,這一部分也很好判斷,考生出錯較少。
把長句拆分完后,接下來就要整合各部分的中文意思了。在整合各部分的中文意思時,考生要注意使譯文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其中能夠前置的、較短的定語,比如shared by many languages在翻譯時要前置,太長的定語,比如定語從句,可以斷句單獨翻譯。這樣一來,既使句子自然流暢,又不會違背原句意思。
參考譯文:第二次努力是由喬舒亞·格林伯格所做,他采取了一種更為經驗主義的方法對待普遍性,確定了很多語言的共有特征(尤其是在語序方面),這些特征被認為體現了由認知限制造成的趨勢。
備考策略:
1. 考生應以考研英語閱讀理解為備考素材,有意識地對文章中的長難句進行結構分析。語法基礎薄弱的考生可以先把語法書上的重要語法知識點(非謂語動詞結構、各類從句、強調結構、倒裝結構、虛擬語氣等)梳理一遍,同時結合閱讀理解篇章中的長難句進行練習,每天分析2~3句。對于在長難句分析中反復遇到的難點,考生要善于總結,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2. 考生要學習并掌握基本的句子翻譯技巧(比如順譯法、逆譯法、前置法、分句法、合句法、句子成分的轉換、被動語態(tài)的轉換等),反復練習做過的考研英語翻譯真題,嘗試用不同中文詞匯表達原文的意思,并對各個譯文進行比較。
以上三方面的經驗希望備考的考生在復習過程中注意詞和句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翻譯備考準備,在最短的時間拿到盡可能多的分數。最后希望翻譯愛好者今后通過自己的拼搏和努力在的行業(yè)撐起一片自己的天地。
相關閱讀 Relate
最新文章 Recent
熱點文章 Recent
- 山東話怎么說日常用語_山東 09-14
- 同聲傳譯收費標準_同傳一天 02-27
- 我愛你用蒙古語怎么說? 11-24
- 俄羅斯百度“Яндекс” 12-17
- 中國菜的名稱英文翻譯大全_ 10-29
- 蒙古語你好怎么說 11-24
- 流浪地球英文介紹 11-27
- “ca.”是什么單詞的縮寫 09-11
- 維吾爾語32個字母表 12-09
- 阿拉伯語28個字母解析_2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