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中有關(guān)文化的還原問題
所在位置: 翻譯公司 > 新聞資訊 > 翻譯知識 / 日期:2017-10-14 21:50:28 / 來源:網(wǎng)絡
翻譯中有關(guān)文化的還原問題,是譯者容易忽略的陷阱。單向翻譯已經(jīng)很難,再要在原文與譯文所代表的兩種文化中,穿梭往返,即等于踏上一條漫長的雙程路,更加吃力不討好了。 初學者以為,在譯文中把原文所涉的中國事物,逐一還原,只 要查出典故來源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姑不論尋根溯源是否困難,即使真能找到出典,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有關(guān)還原問題,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種,就如鐘玲在還 原問題:翻譯涉及中國文化之美國詩歌一文中所說,原文作者是洋人,在作品中處處流露出受到中國思想影響的痕跡,但所述中國事物又因認識不足而有所偏差,那么,譯者翻譯時, 為存其真,就不能自行改謬為正,為原文粉飾化妝。
第二種,可以譚恩美所寫的《喜幸會》(The Joy Luck Club)為例。作者為美國土生土長第二代中國移民,在這本成名作中,致力描繪中西文化的異同與母女之間的代溝。書里涉及種種有關(guān)中國的事物,其中某些片段因作者筆力萬鈞而深刻動人;某些片段則因作者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而似是而非,譯者必須細加分辨,按不同語境而酌情還原。例如,原文中往 往把節(jié)令及習俗弄得混淆不清,作者以為中秋節(jié)熏艾驅(qū)五毒, 過新年則團聚吃螃蟹。這種錯誤,譯者最多加注說明,絕不可自作聰明,妄加修正。但是,作者在Scar這篇故事中,提到 割股療親的傳統(tǒng),原文是magic in the ancient tradition",這 magic"一字,可不能像坊間譯本一般譯為巫術(shù)及法術(shù)。
第三種情況,原作者是對中國文化極有了解的中國學者, 但以英文寫作來介紹中國事物,如夏志清的《中國古典小說》。 第八屆梁實秋文學獎以此書為選題對象,我身為評選委員,發(fā)覺一般譯者參賽時,不是不知還原,就是望文生義。例如夏志清提到關(guān)云長所用的兵器時,以mighty sword來形容,這兩個字,有人譯成神劍,’,有人譯成八十二斤青龍僵月刀,兩種譯法,都不可取。
譯聲認為:要解決翻譯中的還原問題,譯者必須對有關(guān)原文作者文 化背景及思想認知的資料仔細推究,小心掌握,否則很難妥善 處理。
相關(guān)閱讀 Relate
最新文章 Recent
熱點文章 Recent
- 山東話怎么說日常用語_山東 09-14
- 同聲傳譯收費標準_同傳一天 02-27
- 我愛你用蒙古語怎么說? 11-24
- 俄羅斯百度“Яндекс” 12-17
- 中國菜的名稱英文翻譯大全_ 10-29
- 蒙古語你好怎么說 11-24
- 流浪地球英文介紹 11-27
- “ca.”是什么單詞的縮寫 09-11
- 維吾爾語32個字母表 12-09
- 阿拉伯語28個字母解析_2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