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論文翻譯
所在位置: 翻譯公司 > 新聞資訊 > 翻譯知識 > 英語學習 / 日期:2021-08-17 11:17:45 / 來源:網(wǎng)絡
Abstract: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terms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in legal translation. It involves legal cultures and specific legal concepts as well as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Criminal charges are typical legal terms. In order to translate these terms more accurately, we suggest some strategies on translating criminal charges based on relevant translation theory,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s and specific components of crimes.
Keyword: legal terms; terms translation; legal translation;
引 言
法律翻譯不同于普通的翻譯,它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而最能體現(xiàn)法律翻譯專業(yè)性的莫過于法律術語的翻譯了。“法律術語是對法律原則和概念的提煉和濃縮,承載著法的概念和精神。正是因為有了法律術語,法律語言的表達才會顯得簡潔、準確、專業(yè)。術語翻譯的精確性直接體現(xiàn)司法的權(quán)威性和公正性。準確嚴謹是法律術語翻譯的靈魂”[1]。刑法罪名就是一種典型的法律術語。法律術語依附于它所在的法律體系,每一個法律體系在其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它獨有的法律術語體系,所以準確翻譯法律術語不僅要熟練掌握源語和目的語兩種語言,還要了解兩個法律體系的相關法律知識。
一. 法律術語翻譯
法律術語翻譯不僅僅是源語和目的語兩種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更是兩個法律體系之間法律概念的轉(zhuǎn)換。法律術語承載著法律原則和概念,如果不了解這些概念及兩個法系之間概念的差別,而單單從語言層面翻譯,往往會出現(xiàn)錯誤。
每一個法律體系都有其獨有的一套法律術語,即便是同說一種語言同屬普通法系的英國和美國,法律術語的內(nèi)涵也存在差異,所以我們在翻譯法律術語時應注意這些差異。薩切維奇(Sarcevic)[2]就注意到了這些差異,她的研究深入、系統(tǒng),為后來法律術語翻譯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的理論構(gòu)成了后來很多學者研究的理論框架。
薩切維奇對法律術語翻譯研究的主要貢獻是深入探討了法律術語不完全對等現(xiàn)象及翻譯。她總結(jié)了法律術語中的三種對等:自然對等(natural equivalence)、功能對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和替代對等(alternative equivalence)。其中功能對等又根據(jù)對等程度的不同分為三種類型,即接近對等(near equivalence)、部分對等(partial equivalence)和不對等(non-equivalence)[2]。接近對等和部分對等又各包括相交和包含兩種情況,不對等包括相交、包含和不相交三種情況。接近對等就是A和B 兩個術語所有的全部本質(zhì)屬性和大部分的附加屬性相同(相交),或者是A包含B的所有屬性,B包含A的全部本質(zhì)屬性和大部分附加屬性(包含)。部分對等是指術語A和術語B大部分本質(zhì)屬性和一些附加屬性相同(相交),或者A包含B的所有屬性而B包含A的大部分本質(zhì)屬性和一部分次要屬性(包含)。對等性最差的是不對等的情況。不對等是指術語A和術語B只有很少甚至沒有本質(zhì)屬性相同(相交),或者A包含B的全部屬性而B只具有A很少的本質(zhì)屬性甚至沒有A的本質(zhì)屬性(包含),或者A和B的屬性根本沒有交集(不相交或排除)。
薩切維奇繼而提出了對法律術語不一致的彌補方法,包括擴充詞義(lexical expansion)以及表述性釋義和定義(descriptive paraphrase and definition),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彌補術語的不一致,可以采用替代性對等詞,比如使用中性術語(neutral terms)、借詞(borrowing),或創(chuàng)造新詞(neologisms creation)。
二 .刑法罪名翻譯
對等劃分對法律術語翻譯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法律概念的定義和構(gòu)成要件,并確定哪些構(gòu)成要件是其本質(zhì)屬性,哪些是其附加屬性。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查找術語的法律淵源。下面,以刑法罪名翻譯為例來詳細分析。
中美刑法中一個共同的重要原則就是罪行法定原則。一個行為是否構(gòu)成犯罪就要看它符不符合刑法中某項罪名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區(qū)分此罪和彼罪的標準也要看犯罪構(gòu)成要件。所以我們在翻譯刑法罪名時可以把犯罪構(gòu)成要件劃分為法律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把其他的一些量刑情節(jié)劃分為其附加屬性,在此基礎上找對等術語。例如,在翻譯美國刑法中的某罪名A時,首先需要確定有沒有自然對等詞,如有自然對等詞就用自然對等詞來翻譯;如無自然對等詞,則需要找功能對等詞。如找到功能對等詞B,則需要分析A罪在美國刑法中的屬性組成,在這些屬性中找出A罪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即它的本質(zhì)屬性,再找出它的量刑情節(jié)即它的附加屬性,以同樣方法根據(jù)中國刑法確定罪名B的本質(zhì)屬性和附加屬性,然后進行比較,根據(jù)薩切維奇的方法進行分類:如果是接近對等,在不致產(chǎn)生誤解的情況下就可以直接用B來翻譯A;如果是部分對等或不對等就要采用彌補方法,彌補不了就采用其他替代性對等詞來翻譯。
三 .法律文化差異對罪名翻譯的影響
美國屬于普通法系,判例和習慣的作用在法律實踐中非常之大。美國的大法官霍姆斯(Holmes O. W. Jr)說過:“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邏輯,而在于經(jīng)驗。”[3]“以實用主義為基礎的美國刑法采取的是決疑式的思維方式,主張每個個案或至少是每個學理上的單一問題都應該從自身出發(fā),針對這些個案或問題尋求解決途徑。在實用主義思想的影響之下,美國刑法拒絕體系性的建構(gòu),甚至認為體系性的建構(gòu)沒有任何意義,由此形成與德國刑法迥然不同的理論風格”[4]。所以法官的判例成為美國刑法的重要淵源,這一點與中國的刑法是有很大差異的,中國的刑法的主要淵源是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法官判案時多采用演繹推理的方法,以相關法律規(guī)定為大前提、具體案情為小前提得出結(jié)論,這與美國法官從個案出發(fā)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刑法中法律思維、法律理念的不同對刑法罪名的翻譯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要多加注意。
四 . 刑法罪名翻譯示例
下面就對美國刑法中的一些罪名運用上文的罪名翻譯方法和原則進行翻譯和分析。需要說明的是,因為美國有52個法域,每個法域都有自己的刑事法律制度,下文用到的美國刑法主要是指《美國模范刑法典》和大多數(shù)州通行的刑法概念,中國刑法主要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例1.murder, manslaughter
在中國刑法中與murder最相近的一個罪名就是故意殺人罪,但是二者不完全相同。美國刑法中關于殺人的罪名系統(tǒng)非常復雜,最重要的區(qū)分就是謀殺和非預謀殺人。謀殺又分為很多形態(tài),還會根據(jù)情節(jié)分成不同等級;而非預謀殺人又可分為非預謀故意殺人和非預謀非故意殺人。中國刑法中關于殺人的單獨罪名只有兩個,即故意殺人罪和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殺人罪和murder都是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區(qū)別在于murder的構(gòu)成要件中要求有事前惡意,即殺人之前有預謀,所以murder應翻譯為謀殺罪。manslaughter是沒有事前惡意的殺人,所以應翻譯為非預謀殺人罪。manslaughter又可分為voluntary manslaughter 和involuntary manslaughter,這兩個罪都是沒有預謀的,但前者是故意,后者為過失,所以可分別翻譯為非預謀故意殺人罪和非預謀過失殺人罪。
例2.battery ,assault
在中國刑法罪名中與battery有關的是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故意傷害罪的構(gòu)成要件中有主觀故意,但battery不要求主觀故意,它只要求因冒犯性身體接觸(offensive touching)導致受害人受到侵害,所以battery的范圍比故意傷害罪廣,包括故意傷害也涉及過失致人重傷。battery一般譯為毆打罪,但是這個譯法容易造成誤解,讓人以為需要激烈的、暴力的行為才能構(gòu)成此罪,其實battery的范圍遠比毆打要廣,它在行為上僅僅要求冒犯性身體接觸。battery和故意傷害罪其實是部分對等中的包含情況,battery包含故意傷害的所有屬性,故意傷害包括battery大部分本質(zhì)屬性和部分附加屬性,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擴大故意傷害的范圍的方法來彌補它們之間的差異,把battery翻譯成傷害罪。
assault和battery是有聯(lián)系的,assault是企圖傷害或以傷害相威脅,但它和battery的關鍵區(qū)別是有沒有實際的冒犯性身體接觸(offensive touching),即它并沒有給受害人造成實際傷害。assault在中國刑法中并沒有相近的罪名,根據(jù)它的概念,可翻譯為恐嚇罪或威嚇罪。
例3.burglary, arson
burglary 這項罪名經(jīng)過長時間的演化,犯罪構(gòu)成不斷減少,適用范圍不斷擴大,慢慢地偏離了它最初的特征,從它一般的翻譯——夜盜罪可以看出它最初的含義,即夜間以犯罪為目的侵入他人住宅,夜間是burglary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之一。但是現(xiàn)在美國刑法中burglary指以犯罪為目的侵入他人住宅,沒有夜間這個時間要求。這與中國刑法中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很相似,它們的犯罪構(gòu)成要件的區(qū)別在于中國的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并沒有“以犯罪為目的”這一構(gòu)成要件,而美國刑法中的burglary是一種具體故意犯罪(specific intention crime),以犯罪為目的侵入是它必不可少的構(gòu)成要件。所以burglary包含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全部屬性,而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包含burglary的大部分本質(zhì)屬性和部分附加屬性,二者是部分對等詞。如果直接把burglary翻譯成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就不太準確,為了彌補它們之間的差異,可以把burglary翻譯成惡意侵入他人住宅罪。
arson在中國刑法中有一個很近似的罪名——放火罪,它們的構(gòu)成要件都是故意使對象物燃燒,所以可把二者看成自然對等詞,把arson翻譯成放火罪。
例4.larceny,embezzlement,false pretenses
larceny和中國刑法中的盜竊罪很近似,都是以永久剝奪物主所有權(quán)為目的拿走他人財物,所以可直接用盜竊罪來翻譯larceny。
embezzlement和中國刑法中的侵占罪類似,都是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二者所指的行為都是在本來已經(jīng)占有他人財物時把財物轉(zhuǎn)為己有,所以可用侵占罪來翻譯embezzlement。
false pretenses是以永久剝奪物主所有權(quán)為目的用虛假陳述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我國刑法中類似的罪名是欺詐罪,欺詐罪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gòu)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它與 false pretenses構(gòu)成要件相似,所以false pretenses 可翻譯為欺詐罪。
五 .結(jié) 語
罪名是刑法之中的核心法律術語,準確規(guī)范地翻譯罪名是一個十分復雜困難的過程,需要從法律和語言兩個層面去考量,既需要具體法律概念的比較分析,也需要翻譯理論的指引。本文在術語不完全對等理論及相關刑法原則的基礎上提出了以犯罪構(gòu)成為依據(jù)的罪名翻譯方法,并以美國刑法中的罪名為例,展示用此方法翻譯罪名的過程。此方法不僅可以用來翻譯罪名,也可以用來評估罪名的翻譯的質(zhì)量。而其他部門法術語的翻譯也可以參照這種方法,結(jié)合該部門法的原則和具體概念找出適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法連.英美法律術語漢譯策略探究[J].中國翻譯,2016,37(2):100-104.
[2] Sarcevic S.New Approach to Legal Translations[M].The Hague: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
[3] 馬聰.霍姆斯大法官的“經(jīng)驗論”解讀[J].金陵法律評論,2008(02):127-132.
[4] 儲槐植.美國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相關閱讀 Relate
最新文章 Recent
- 數(shù)字通信:表情符號和語法 03-23
- 全世界有2500種語言瀕危 03-23
- 學習英語要掌握哪幾點技巧呢 03-22
- 為什么中秋節(jié)要吃月餅英文解 03-17
- 多個英語相關考試都取消或延 03-16
- 高中英語故事 高中英語小故 03-16
- 美國習俗之邀請和接受邀請( 03-16
- 中國習俗之宴客之道(雙語) 03-16
- 奧林匹克的宗旨和口號(中英 03-16
- 中國女子國家排球隊 英文介 03-16
熱點文章 Recent
- 英文文章Cover Let 12-12
- 筆譯翻譯的技巧之詞性轉(zhuǎn)換法 02-18
- 聊天用語及縮略語大全 12-12
- 雙語奧運知識:奧運五環(huán)的象 03-16
- 數(shù)字通信:表情符號和語法 03-23
- 全世界有2500種語言瀕危 03-23
- 英語翻譯中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02-25
- 國際體育各組織的名稱(中英 03-16
- 中國習俗之宴客之道(雙語) 03-16
- 學術會議上發(fā)表演講的 8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