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語全球約有四千五百萬人使用,屬東斯拉夫語支。大約十四世紀時由古俄語分化出來,使用西里爾字母,共包括三十二個字母,其中有九個元音字母,二十一個輔音字母,一個音組字母,以及一個無音字母--軟音符號,硬音符號以撇號(’)帶替。烏克蘭語現(xiàn)分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東南方言及喀爾巴阡方言四種,標準語以東南方言區(qū)的基輔方言為基礎,共有三十八音位,其中六個元音,三十二個輔音。烏克蘭語詞的分類大致同于俄語,但格比俄語多一個呼格,這是由古斯拉夫語遺留下來的。句法組合型式則為主語-謂語-賓語型。
烏克蘭人口4558.9萬(2012年4月1日)。共有110多個民族,烏克蘭族占70%,其他為俄羅斯、白俄羅斯、猶太、克里米亞韃靼、摩爾多瓦、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希臘、德意志、保加利亞等民族。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通用俄語。
“烏克蘭”一詞最早見于《羅斯史記》(1187年)。1237-1241年蒙古金帳汗國(拔都)西征占領基輔,城市遭破壞。公元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烏克蘭與俄羅斯正式合并。1922年蘇聯(lián)成立,烏克蘭加入聯(lián)盟(西部烏克蘭1939年加入)。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 |